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湛江市国有企业出让股权招商引资试行办法

时间:2024-06-03 04:46: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9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湛江市国有企业出让股权招商引资试行办法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国有企业出让股权招商引资试行办法


(湛江市人民政府2000年7月15日颁布)

为鼓励我市国有企业出让股权,吸引新的投资主体,对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控股、参 股或租凭经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新投资主体是指本企业之外的境内、外各种经济实体或个人(含外国、港澳台地区的公 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海外华侨)。
二、新投资主体对国有企业控股51%以上,并接收原企业职工70%以上的,以新投资主体的资 金投足前一年为基础,其新增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属我市收入部分,可参照《湛江市鼓励外 商投资的若干规定》(湛府[1999]47号)执行。
三、新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收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如发生注册资本变动、公司名称变更等涉及到工商登记的,原则上按变更登记标准收费 ,增加注册资本的,只收取增加部分的登记费。
(二)国有企业嫁接新投资主体资金的各项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均按国家、省规定 的收费标准收取。凡规定有幅度的收费项目,均按最低标准收取。
对违反规定的收费,企业有权拒交,并可向有关部门或市人民政府投诉。
四、新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后,湛江市赋予原国有企业的各种优惠待遇继续保留 。
五、国有企业嫁接新投资主体的资金,其建设用地按成本价出让,减半收取征地管理费,项 目的土地出让金,属市留部分可分期缓交,最长时间不超过一年。
国有企业嫁接新投资主体资金涉及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如该企业的土地属国家划拨的,国土 部门应对转让部分的土地按规定优先办理有关手续。
六、市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办事,对国有企业出让股权所申办的事项不得推 诿。因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影响甚至妨碍国有企业招商引资的,经查实后, 由有关主管部门追究该部门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 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国有企业与新投资主体洽谈投资项目时,必须积极热情,并如实反映企业现有条件,向 新投资主体无偿提供咨询服务。
八、新投资主体有意与国有企业洽谈合资、合作经营、参股或整厂收购时,国有企业必须 积极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早介入,参与洽谈和决策。国有企业决定放弃时,必须先 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放弃。国有企业擅自拒绝新投资主体投资, 错过改制机会的,应追究该企业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九、国有企业向新投资主体转让股权后,派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不遵守合同、章程和国家 有关法规,不能与新投资主体合作共事的,要及时依法更换。
十、国有企业吸收新投资主体后,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除享受本试行办法规定的待遇外, 同时享受国家、省和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各项政策。
十一、市有关职能部门要每年公布国有企业出让股权招商引资项目。
十二、国有企业出让股权的具本方案,可根据特殊情况,专门报批作个案处理。
十三、本试行办法在执行期间,如与国家和省新颁布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国家和省的有 关规定执行。
本试行办法由市外经贸委会同市体改委负责解释。

丽水市区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68号


《丽水市区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市 长:卢子跃

二○一○年八月三日



丽水市区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使用管理,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充分发挥人民防空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人员与物资掩蔽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民用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民用建筑是指除工业生产厂房及其构筑物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

第三条 本市莲都区行政区域内各街道、经济开发区、重要目标区、省定人民防空重点镇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维护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坚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平战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市发改、建设(规划)、国土、财政、公安、教育、卫生、电力、电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的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维护、管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应当兼顾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

第七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发改、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是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维护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同步实施。城市规划中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应当落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需要,兼顾人民防空功能。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条 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必须服从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修建人民防空指挥工程、信息警报工程、公用人员掩蔽工程、疏散干道工程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等人民防空工程,形成布局合理的人民防空工程体系。

第十一条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单建的公用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修建。有关单位负责修建本单位的人员与物资掩蔽工程。

政府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主管大军区和省有关规定,对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和平时开发利用,给予税收、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

第十二条 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十层以上(含十层)或者基础埋置深度3米以上(含3米)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抗力等级为核6级以上(含核6级)的防空地下室;

(二)除第(一)项规定以外的新建居民住宅楼(包括整体拆建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抗力等级为核6B级的防空地下室;

(三)除第(一)、(二)项规定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的2%修建抗力等级为核6级以上(含核6级)防空地下室;

(四)经济开发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除第(一)项规定和居民住宅楼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按照一次性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抗力等级为核6级以上(含核6级)防空地下室。

第十三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设计必须报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人民防空工程的设计。

第十四条 应当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确因地质、地形、施工等客观条件限制,不能修建防空地下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3米的;

(二)因建设用地内有流沙、暗河、基岩等地质条件限制的;

(三)建设用地内地下管线密集或者严重危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的;

(四)按照规定应当修建的防空地下室面积小于民用建筑地面首层建筑面积的,且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的。

区块内的人民防空工程已满足规划要求,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修建防空地下室。

第十五条 符合第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向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出易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申请。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经批准同意易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向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缴纳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

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按照市价格、财政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标准缴纳。

第十六条 下列新建民用建筑,经批准同意易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的,适当减收或者免收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但是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省有关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幼儿园、学校教学楼、养老院、城镇居民拆迁安置房以及为残疾人修建的生活服务设施等民用建筑,减半缴纳;

(二)享受优惠政策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农民公寓、农村村民拆迁安置房等居民住房,免予缴纳;

(三)临时民用建筑和不增加建筑面积的危旧住房翻新改造,免予缴纳;

(四)因遭受水灾、火灾或其他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损坏后按原面积修复的民用建筑,免予缴纳;

(五)企业在厂区范围内的各类建筑,免予缴纳;

(六)农民建房以及列入浙江省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范围的新建房屋,免予缴纳。

第十七条 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法征收,全额上缴同级财政预算外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和挪用。

第十八条 未按照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办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设计审批或者缴纳易地建设费的,建设(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第十九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专业质量监督制度,除接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外,还应当接受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

建设单位在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应当按规定到人民防空工程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第二十条 人民防空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承担。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法对人民防空工程质量负责,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认真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修建防空地下室所选用的防护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具有人民防空平战功能转换设计的工程,应当在竣工验收前,编制平战转换方案。平战转换工程的建设管理及费用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单独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竣工后,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竣工后,应当报请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进行专项验收。

人民防空工程未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人民防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向工程所有人或者维护管理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并报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工程所有人或者维护管理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30日内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备案必须包含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的专项验收文件。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将审批、验收防空地下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技术资料依法归档保存,并将防空地下室纳入人民防空工程进行统计。



第四章 维护使用



第二十六条 人民防空工程是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的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维护、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战时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第二十七条 人民防空工程的平时维护管理,按下列分工进行:

(一)指挥、通信、主支干道等人民防空工程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并承担费用;

(二)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等单位的人民防空工程由工程所属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并承担费用;其他人民防空工程由所有权人或使用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并承担费用。

第二十八条 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单位、个人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确定专职或兼职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制度,定期实施维修保养,保证工程处于良好使用状态,进出口、通风口畅通;

(三)建立维护管理记录,健全工程技术档案,并不得泄露、遗失工程数据、资料、文件等;

(四)落实防火、防汛工作责任制;

(五)接受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人民防空工程的维护管理应当符合《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技术规程》,达到下列标准:

(一)工程结构完好;

(二)工程内部整洁、无渗漏水、空气新鲜、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

(三)防护密闭设备、设施性能良好;

(四)风、水、电、通信系统工作正常;

(五)金属、木质部件无锈蚀损坏;

(六)进出口道路畅通,孔口伪装设施完好;

(七)防火、防汛设施安全可靠。

第三十条 禁止下列危害人民防空工程及设施安全或者降低其防护能力的行为:

(一)在危及人民防空工程安全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爆破、钻探、打桩、挖洞、开沟等降低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能力的作业;

(二)在人民防空工程机动车辆进出和正常使用的范围内设置障碍或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

(三)向人民防空工程内排放废水、废气或者倾倒废弃物;

(四)毁损人民防空工程孔口的防洪、防灌设施,堵塞或者截断人民防空工程的进排风竖井或者管道;

(五)其他危害人民防空工程及设施安全或者降低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能力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设立规范的人民防空工程标志牌,注明竣工时间、面积、管理使用单位等。涉及人民防空工程性质、坐标和防护能力等有关数据应当保密。

第三十二条 单位、个人平时利用公用人民防空工程,应当报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领取《人民防空工程平时使用证》。

第三十三条 《人民防空工程平时使用证》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定期对《人民防空工程平时使用证》进行审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和工程的安全。

第三十四条 使用人民防空工程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与人民防空工程的所有权人或者维护管理单位签订书面使用合同,载明使用范围、用途、期限及权利义务等内容,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15日内报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

使用单位、使用功能、使用规模发生变化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改造和报废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改造、拆除和报废人民防空工程,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报经相应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三十六条 经批准拆除的人民防空工程,必须按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定点的位置,由拆除单位限期予以补建。难以补建的,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不予补建,但必须按照应当补建的人民防空工程面积所需造价支付人民防空工程补偿费,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建设。

第三十七条 拆除或者报废人民防空工程,应当制定拆除或报废方案,并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拆除或者报废所需经费由拆除或报废单位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新建民用建筑不建、少建防空地下室的,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修建、补建或者按照规定缴纳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并可按照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每平方米40元以上8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但最高不超过10万元。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的,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相关规定,责令限期缴纳,并按每日2‰的标准加收滞纳金。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实施影响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行为的,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防空地下室未经验收交付使用的,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相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经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补救完善,逾期不补救完善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三条 侵占、挪用或者截留人民防空经费,尚未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经费应当依法追回。

第四十四条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31日发布的《丽水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丽政令第59号)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团体或个人在我国从事文艺及体育演出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团体或个人在我国从事文艺及体育演出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文化厅(局)、体委: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日我局与文化部、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国税发〔1993〕089号《关于来我国从事文艺演出及体育表演收入应严格依照税法规定征税的通知》,现对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团体或个人在我国(大陆)从事文艺演出和体育表演所取得收入征税的具体政策业务问题
,明确如下:
一、外国或港、澳、台地区演员、运动员以团体名义在我国(大陆)从事文艺、体育演出,对该演出团体及其演员或运动员个人取得的收入,应按照以下规定征税:
(一)对演出团体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其全部票价收入或者包场收入减去付给提供演出场所的单位、演出公司或经纪人的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演出团体凡能够提供完整、准确费用支出凭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应对演出团体的收入总额减除实际支出的费用后的余额,按3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3%的税率征收地方所得税;对
演出团体实际支付给演员或运动员个人的报酬部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演出团体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费用支出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在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的原则,应以其收入总额减除支付给演员、运动员个人的报酬部分和相当于收入总额30%的其他演出费用后的余额,依照企业所
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对上述支付给演员、运动员个人的报酬部分,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由演出团体支付报酬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对没有申报支付给演员、运动员个人报酬额的或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应以其收入总额减除上述相当于收入总额30%
的其他演出费用的余额视为该演出团体的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对演员或运动员个人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对本条第(二)、(三)款中所述演出团体支付给演员、运动员个人的报酬,凡是演员、运动员属于临时聘请,不是该演出团体雇员的,应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按劳务报酬所得,减除规定费用后,征收个人所得税;凡是演员、运动员属该演出团体雇员的,应依照个人所得
税法的规定,按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规定费用后,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对外国或港、澳、台地区演员、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在我国(大陆)从事演出、表演所取得的收入,应以其全部票价收入或者包场收入减去支付给提供演出场所的单位、演出公司或者经纪人的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依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按劳务
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对演出团体或个人应向演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纳税款的,具体可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演出团体及个人应缴纳的营业税,应以其在一地的演出收入,依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向演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二)演出团体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应以其在一地的演出收入,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税款,并向演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按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款所述依实际费用支出计算纳税的演出团体,在全部演出活动
结束后,可在与其签订演出合同的中方接待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结算手续。
(三)演员、运动员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以其在一地演出所得报酬,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在演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在一地演出多场的,以在一地多场演出取得的总收入为一次收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各承包外国、港、澳、台地区演出、表演活动的演出场、馆、院或中方接待单位,在其向演出团体、个人结算收入中代扣代缴该演出团体或个人的各项应纳税款。凡演出团体或个人未在演出所在地结清各项应纳税款的,其中方接待单位应在对外支付演出收
入时代扣代缴该演出团体或个人所欠应纳税款。对于未按本通知有关规定代扣代缴应纳税款的单位,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予以处理。
四、各中方接待单位在对外签订演出或表演合同后的七日内,应将合同、资料报送各有关演出、表演活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于逾期不提供合同资料的,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有关法规予以处理。
本通知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CIRCULAR ON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AX ON ARTISTIC AND SPORT PER-FORMANCES GIVEN BY OVERSEAS TROUPES OR INDIVIDUALS IN CHINA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21 April 1994 Coded Guo Shui Fa[1994] No. 106)

Whole Doc.

To the tax bureaus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to cultural
departments (bureaus) and to State Commission for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The Circular Concerning the Levy of Tax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Tax Law on the Incomes Gained From Artistic and
Sports Performances Given in China, was issued on September 20, 1993
jointly by our Administration,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State
Commission for Sports and Physical Culture, a document Coded Guo Shui Fa
[1993] No. 089. The concrete policy-related business questions concerning
tax levied on the incomes gained from artistic and sports performances
staged in China (Chinese Mainland) by troupes or individuals coming from
abroad and from the regions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re hereby
clarified as follows:

I. For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from abroad or from the regions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ho stage artistic and sports performances in
China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incomes gained by art troupes and their performers or by individual
athle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stipulations:
(1) In lin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cerning Business Tax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Concerning Business
Tax), after subtracting the expenses paid to the units, performing
companies or brokers who provide performing venus from all income gained
from ticket price or from booking the whole theatre or stadium, the
balance shall be regarded as the business volume on which business tax is
levied at a 3 percent rate.
(2) For performing troupes which can provide complete and accurate
certificates showing their outlay of expens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enterprise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at a 30 percent rate on the balance of the performing troupes'
total income amount after subtracting the expenses actually paid and loc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at a 3 percent rate; individu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remuneration actually paid by the performing
troupes to individual performers or athle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3) For performing troupes which cannot provide complete and accurate
certificates showing the outlay of expenses and cannot correctly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taxable income, while calculating and levying enterprise
income tax,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stipulated in Article 16 of
the Detail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enterprise income tax and loc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at the tax
rate stipulated in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on the balance of their
total income amount after subtracting the remuneration paid to individual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and other performing expenses equivalent to 30
percent of the total income value; with regard to the remuneration paid to
individual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as mentioned above, individual income
tax shall be withheld by the performing troupe when it pays the
remun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ipulations as set in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with regard to performing troupes which have not declared
the amount of payments of remuneration to individual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or fail to fulfill the withholding obligations, the balance of
their total income value after subtracting other performing expenses
equivalent to 30 percent of the total value of income a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amount of payable income of that performing
troupe, enterprise income tax and local income tax shall be calculated and
lev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No more
individu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on individual performer or athletes.

(4) In regard to the remunerations paid by the performing troupe as
mentioned in Clauses 2 and 3 of this Article to individual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the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who are invited temporarily and are
not employees of the performing troupe, individu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income from labor service remuneration after subtracting the
prescribed expen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for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who belong to employees of the
performing troupe, individu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wage and
salary incomes after subtracting the prescribed expen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II. For the incomes gained from performances staged in China (Chinese
Mainland) by performers or athletes from abroad or fro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in personal name, the balance of incomes from all ticket price
or from booking whole theatre or venues after subtracting the expenses
paid to units, performing companies or brokers who provide performing
venus is regarded as the business volume on which business tax shall be
levied at a 3 percent rate; in lin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individual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income from labor service remunerations.

III. With regard to performing troupes or individuals who should
declared payments of payable tax to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in the
location where performances are staged, the matter shall be dealt with
concret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different situations:
(1) Performing troupe and individuals shall pay business tax, they
shall declare payment of business tax to the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in
the location where performances are staged on the income from performances
staged at one loc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n Business Tax.
(2) For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and local income tax which the
performing troupe should pay, the amount of taxable income and tax payment
a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come from performances staged in one
loc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and the Detailed Rul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this
Circular, the performing troupe shall declare tax payment to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at the location where performances are staged. The performing
troupe which calculates tax pay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utlay of actual
expenses as mentioned in Clause 2 of Article 1 of this Circular shall,
after the end of all performing activities, perform the procedures for
settlement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 with the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at
the location of Chinese reception unit with whom it signs the performing
contract.
(3) For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which performers and athletes
should pay, they shall declared tax payment with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at the location where performances are sta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for the
remunerations gained from performances given at one locality. For income
belonging to labor service remuneration and performances staged on several
occasions at one locality, the total income gained from performances given
on several occasions at one locality is regarded as a lump sum income on
which individual income tax is calculated and levied.

(4)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can designate various venues, halls,
theatres or Chinese reception units to contract to provide spaces for the
performing activities staged by performing troupes or individuals from
abroad, or fro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hey should withhold various
payable taxes for the performing troupes or individuals from the incomes
settled with these troupes and individuals. If the performing troupes or
individuals who have not yet cleared off various payable taxes in the
locality where performances are staged, when paying for the income from
performances to other units, the Chinese reception units should withhold
the payable tax owed by the performing troupes or individuals. Units which
fail to withhold the payable tax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is Circular shall be dealt with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V. Various Chinese reception units shall, within seven days after
signing performance contracts with units from outside, send the contracts
and materials to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at the location where
performing activities are staged, those who fail to provide contracts and
materials by exceeding the time limit shall be dealt wi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This Circular goes into effect from the day of receipt of the
document.



199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