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5-23 22:17:3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5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单位的财务管理,保障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务院批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8号
),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及省以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
第二条 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收支管理,合理调度资金;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条 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保障单位正常运转与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二)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三)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对下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分别将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足额上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章 财务管理体制
第五条 省以下(含省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实行由省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财务管理体制。
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财务经费管理按现行办法不变。
第六条 省以下(含省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分别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一)质技监部门行政单位,是指工作人员列为国家行政编制并享受公务员待遇、活动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的单位。
(二)质技监部门事业单位,是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法人,其工作人员列为国家事业编制、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七条 各地(市)、县质技监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管理和监督本部门及直属机构的财务工作。
第八条 各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第九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必须单独设置财会机构,配备专职财会人员。财会机构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其任免和调动应征得上级质量技术监督财会部门的同意。
各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要保持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十条 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省以下(含省级)质技监部门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
(一)省质技监部门为主管预算单位,统一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领经费,并向其直属机构及地(市)级质技监部门核拨经费;
(二)地(市)级质技监部门为二级预算单位,向省级质技监部门报领经费,并向其直属机构及县(市)级质技监部门核拨经费;
(三)县级质技监部门为基层预算单位,向地(市)级质技监部门报领经费。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程序
省以下(含省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根据工作计划提出下年度收支预算建议数,逐级审核汇总由省级质技监部门上报省级财政部门核定。省以下(含省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根据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支出控制限额编制预算,由省级质技监部门汇总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复
后执行。
第十二条 预算编制方法
(一)收入预算由行政单位收入预算和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组成。收入预算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参照近年收入情况,并考虑预算年度可能出现的收入增减因素编制。
(二)支出预算由行政单位支出预算和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组成。支出预算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任务实际需要编制。
(三)单位预算必须附有预算编制说明书。
第十三条 预算核定办法
省级财政部门对省级以下(含省级)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实行核定收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和定员定额管理的原则予以核定;专项经费和基本建设资金实行统筹安排,专项核定。
第十四条 预算调整
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经费预算在年度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按照规定程序报送上一级质技监部门审批;省级质技监部门调整预算时,应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年度终了,省级质技监部门的直属机构和省以下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应及时将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逐级汇总上报省级质技监部门,由省级质技监部门审核汇总后按规定时间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时抄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十六条 收入是指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为完成工作任务和开展业务活动依法获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一)行政单位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二)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含财政专户核拨和核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十七条 支出是指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为完成工作任务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一)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资金耗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用于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个人待遇方面的支出。
公用经费支出是指为开展工作和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公用方面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为:
1.公务费。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车辆燃修费,场地车船租赁费等。
2.业务费。包括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燃料动力费、资料印刷费,以及开展质量技术监督业务活动所需的费用。
3.设备购置费。指购置办公设备、通讯器材、交通工具、计算机、图书等发生的费用。
4.维护修缮费。包括修缮办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所支付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
5.其他费用。以上四项费用以外的公用经费支出。
(二)专项支出,是指为完成专项或者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费用。主要支出项目有:
1.办案经费。指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质技监部门依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以及奖励案件举报人而发生的费用。
2.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指为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发生的费用。
3.打假经费。指为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发生的费用。
4.装备经费。指添置更新计量、质检、锅检、纤检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以及购置执法检查所需交通工具、通讯器材、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
5.标准化经费。指为制修订标准、监督标准实施和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发生的费用。
6.计量监督管理经费。指为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及制修订计量规程发生的费用。
7.锅炉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经费。指为开展锅炉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发生的费用。
8.纤维检验经费。指为开展纤维检验工作而发生的费用。
9.质量管理经费。指为贯彻国家质量方针,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费用。
10.技术法规建设经费。指为制修订、宣传、贯彻及实施技术法规发生的费用。
11.业务培训经费。指为开展法律法规培训、质量技术监督业务专项培训和岗位培训发生的费用。
(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是指经批准用财政预算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应当严格控制,确需安排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核批后的基本建设资金,应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一)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用于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个人待遇方面的支出。
公用经费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方面的开支。具体开支范围为:
1.公务费。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车辆燃修费、场地车船租赁费等。
2.业务费。包括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燃料动力费、资料印刷费,以及为开展有关业务而发生的费用。
3.设备购置费。指购置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科研及专业用仪器设备、图书等发生的费用。
4.修缮费。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维护费,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修缮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零星土建工程费。
5.其他费用。以上四项费用以外的公用经费支出。
(二)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上缴上级支出,是指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定额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五)专项支出,是指由财政部门、上级单位和其他单位拨入的、具有指定项目或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支出。
(六)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要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应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质技监部门要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手续,重大支出项目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各项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用于职工福利待遇方面的支出,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用于专项工作的支出,应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各项支出应在核定
的预算指标内统一掌握,严禁超预算安排支出。
第二十一条 结余经费要按规定管理。行政单位结余全额结转下年度使用;事业单位结余,除专项经费结余外,应按规定进行结余分配;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经费结余,报经省级质技监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五章 资产与暂存款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各级质技监部门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年终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第二十三条 流动资产管理
(一)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要加强现金管理,保障现金安全,严格遵守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
(二)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开设和管理有关银行账户。
(三)有价证券必须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不得作为实际支出数报销。
(四)质技监部门及直属机构要加强对应收和预付款项的管理,及时进行清理和结算。
第二十四条 固定资产管理
(一)根据授权管理的原则,省级质技监部门委托省以下质技监部门对其固定资产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二)各级质技监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业务需要进行配置。
(三)质技监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出租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用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
第二十五条 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暂存款是本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六章 财务划转和财务清算
第二十七条 质技监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因隶属关系改变,需成建制划转或撤并的,应进行调账。
第二十八条 质技监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划转、撤并,要有利于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原有经费渠道、经费额度和国有资产应全额划转。
第二十九条 质技监部门需要划转、撤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进行财务清算。财务清算工作必须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反映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及财务管理状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质技监部门应加强财务清算期间的资产管
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得擅自处置单位的各项资产。
第三十条 财务清算程序
(一)成立财务清算机构。
质技监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宣告划转、撤并后,要成立财务清算机构。财务清算机构应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及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清算期间单位各项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定清算计划,全面清查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提出财务清算报告等。

(二)实施财务清算的内容。
1.制定清算计划。财务清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部门确定的清算时间和要求制定清算计划。
2.清查账目。财务清算机构以行政事业单位清算前的会计资料为依据,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债权和债务等进行全面清查、分析,确认各项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真实。
3.核实固定资产和各项存货。财务清算机构在核清有关账目的基础上,制订周密的盘点计划。核实账面上的固定资产以及出租、出借或投资在外的固定资产,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单位寄放或者寄销在外地的存货,也应纳入盘点的范围。根据核实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的实物存量,合理确定其价值。
4.清理债权、债务。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债权,应当积极催收、追索,因特殊原因无法收回的,在财务清算报告中注明,并提出处理意见。单位的债务要及时、足额偿还,不能偿还的债务,也应当在财务清算报告中注明,并提出处理意见。
5.核算单位的清算损益。在行政事业单位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损失、收益均计入清算损益,并及时入账。
6.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
7.编写财务清算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财产作价的依据和办法、财务决算的说明、财务决算损益等。
8.要加强对清算期间的资产管理,防止资产的损失和流失,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质技监部门不得擅自处置单位的资产。
第三十一条 财务清算报告的审批
财务清算机构提出的清算报告连同清算期间的财务收支报表和各种财务账册,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由省级质技监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二条 财务清算后资产的处理
划转、撤并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清算后,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下列办法处理:
1.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行政事业单位,其资产应当无偿移交,并相应调整、划转经费指标。
2.撤消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全部资产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处理。
3.合并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全部资产移交新组建的单位。

第七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三十三条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三十四条 质技监部门的财务报表包括: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以及预算外资金收支明细表、专项支出情况表等有关附表;报送省级质技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情况表、上缴款项执行情况表、基本情
况表等。
为全面、准确反映会计信息,质技监部门实行定期逐级汇总财务报表的制度。财务报表汇总分别采取月报、季报、半年报及年报的形式。
第三十五条 质技监部门的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反映本期收入、支出、结余及其分配、专项经费使用、资产变动的情况,说明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等。
第三十六条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经济和社会效益、开支水平、人员增减、固定资产利用率等。

第八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七条 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各级质技监部门应接受国家有关部门、上级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八条 各级质技监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内部监督机制。
财会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加强会计监督,对不合法的会计事项,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九条 各级质技监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权限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下级质技监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财务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上级质技监部门或有关审计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必须严格依法、依纪进行处理;对违法违纪问题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质技监部门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检查;
(二)对各项收入和支出的范围及标准进行审核、检查;
(三)对重大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项目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四)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缴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检查;
(五)对有关资产管理要求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六)对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检查纠正。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级质技监部门所属的独立核算的其他事业单位执行相应的财务制度。
第四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31日

关于印发《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计〔2008〕1 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财政局:
为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整体推进,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财教〔2007〕33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二月三日

抄送: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整体推进,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财教[2007]33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省、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二章 调整内容与分担办法
第三条 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基本标准具体为:小学生2元/天、中学生3元/天,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所需经费,中央按50%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承担50%部分仍由市、县(区)承担。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各地可在以上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标准。调高标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负责解决。
第四条 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并提高中央财政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具体标准为:小学生均每年90元、初中生均每年180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第五条 严格控制和逐步取消地方教材。2008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选用的地方教材,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省级负责省选用的2008年春季地方教材经费。从2008年秋季将全面取消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教材,地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范畴。
第六条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具体标准为:农村小学255元/生.年,农村初中375元/生.年。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
第七条 完善城市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分担办法。城市免杂费的具体标准为:小学234元/生.年,初中330元/生.年;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30元/生.年,初中45元/生.年。所需经费按原渠道和负担比例由省、市(区)承担。
第八条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标准。具体标准为每平方米400元,由中央和省级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各县(市、区)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超过中央和省级安排部分由各地自行承担。
第三章 范围对象
第九条 继续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初中的在校学生。
第十条 少数企事业单位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同步实施。按教育事业统计口径,统计为“农村”、“县镇”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属地管理原则,执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政策,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补助各地,由所在地政府落实到学校;统计为“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执行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改革政策,所需经费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予以保障。
第十一条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就读的,以及城区“农村”学生统计为“城市”的,人随学籍走,执行所在城市同等政策,由流入地政府统筹解决。
第十二条 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第十三条 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本着“强化政府义务、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由各地研究制定具体政策予以妥善解决,使凡是义务教育的对象,都享受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各地要积极适应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编制县级教育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汇编地方政府预算,并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第十五条 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规定,办理各项业务,确保提高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校舍维修改造等各项改革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六条 中央财政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的下拨要全部通过省财政零余额账户和县财政特设专户,不得在拨付过程中擅自脱离专户,也不能让资金长期滞留专户,更不能截留挪用。
第十七条 中央和省在核定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时,拨付的资金相对宽裕。因此各地在使用资金时,首先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以及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必要开支,其次要根据不同规模学校的实际,科学合理分配中小学公用经费,并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改善其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十八条 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书选用的统筹和管理工作。免费教科书由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配发给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具体采购办法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推进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
第十九条 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中小学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进中小学财务公开,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教育部门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实施情况,列入对各市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第二十一条 逐步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并严肃查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公路养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公路养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沪建交〔2010〕591号
  

市公路处、各相关区(县)建交委、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

  为加强本市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委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公路养护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六月十一日

  

上海市公路养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本市公路的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除收费高速公路以外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涵洞及公路附属设施。

  收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规定另行制订。

  第三条(管理原则)

  公路养护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责)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设交通委)是本市公路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其所属的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以下简称市公路处)具体负责本市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所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以下简称市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浦东新区除收费高速公路以外的国省干线公路由市委托浦东新区养护管理。

  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所辖区域内县道、乡道和村道(以下简称区(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区(县)公路管理署(以下简称区(县)公路署)负责组织实施区(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养护工程分类)

  公路养护工程按国家规定,根据工程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划分为小修保养(指日常养护和小修工程)、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其中,改建工程的管理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

  因遭受自然灾害、公路设施严重损坏而进行的抢修工程以及由于交通安全及各类重大政治、经济活动等需要而进行紧急专项整治工程,根据其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分别按小修保养、中修工程或大修工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养护管理要求)

  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公路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的约定执行。保持公路环境整洁、路面平整、路基稳定、排水畅通、绿化美观、构造物完好、沿线设施完善,保障安全通行。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当加大投入,鼓励推广和应用预防性养护等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做好公路的预防性、周期性、全寿命、精细化养护,提高养护的机械化、专业化水平。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当积极组织创建文明道班、文明样板路、文明工地、公路标准化和美化工程(简称GBM工程)等,并加强养护管理,巩固创建成果。

  第七条(养护定额)

  市建设交通委根据市场发展需要负责修编和完善本市公路养护定额。

  第八条(养护管理经费)

  按照《上海市公路养护管理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公路养护经费根据公路养护管理设施量、养护定额、道路等级、交通流量、重车荷载、养护质量、绩效考核等综合因素,由市公路处负责测算,并提出初步分配意见;再由市建设交通委统筹安排。其中,乡道和村道的养护管理经费由市补贴50%,另外50%由区(县)和镇(乡)人民政府承担。

  公路养护管理经费应当全部用于公路的养护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的使用应当接受上级公路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审计部门定期对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九条(路况检测与评价)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加强公路的路况检测,及时掌握公路的各类动、静态技术数据。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路况检测,定期采集和及时更新各类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养护管理、养护质量、养护措施的分析、评价、决策和养护管理计划的编制。

  第十条(养护管理计划)

  公路养护管理计划编制时应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对于国省干线公路和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公路养护工程、抗灾抢险工程、专项整治等,应当优先安排。

  公路养护管理计划的范围应包括公路养护工程(含小修保养工程和大中修工程)、公路养护管理费和路政管理费(含超限运输治理专项费用)等。

  市管公路的年度养护管理计划由市公路处根据养护和管理的需求编制,报市建设交通委审核批复,市公路处根据批复意见执行。

  区(县)公路的年度养护管理计划由区(县)公路署根据养护和管理的需求编制,报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应于当年第一季度送市公路处备案;其中,浦东新区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计划应事先征询市公路处的意见。区(县)公路署根据批复意见执行。

  第十一条(中修和大修工程比例)

  国、省道每年计划安排的大中修工程里程的比例应不低于国、省道总里程的16%,县道每年计划安排的大中修工程里程的比例应不低于县道总里程的13%,乡道和村道每年计划安排的大中修工程里程的比例应不低于乡道和村道总里程的8%。

  第十二条(大中修工程立项与审批)

  国省干线公路(除收费高速公路外),其中:市管公路的中修工程和大修工程项目由市公路处负责立项申请,报市建设交通委批准后,由市公路处负责组织实施;浦东新区的国、省道的中修工程和大修工程项目由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负责立项,报浦东新区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由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负责组织实施。

  县道的中修工程和大修工程项目由区(县)公路署负责立项,报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由区(县)公路署负责组织实施。乡道、村道的中修和大修工程,由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项目立项与审批的程序。

  第十三条(大中修工程设计)

  国、省道单项500万元及以下的中修和大修工程项目,由立项与具体实施单位组织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应按照初步设计深度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内容应包括原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按管养里程桩确定的工程范围、工程目标、主要设计指标及设计控制值、设计使用年限、各项路况技术指标的分析汇总、可供比选的工程方案、主要工程材料质量要求和相关施工工艺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和主要验收指标、投资估算等;并根据批复意见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

  国、省道单项500万元以上的中修和大修工程项目,由立项与具体实施单位组织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

  国、省道大修工程的设计还应同步达到文明样板路的实施标准。

  第十四条(大中修工程设计评审)

  国、省道单项500万元及以下的中修和大修工程项目,实行一阶段审批;由项目审批单位组织或委托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机构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

  国、省道单项500万元以上的中修和大修工程项目实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阶段审批;由项目审批单位组织或委托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机构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分别进行评审。

  县道、乡道、村道的中修和大修工程,由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参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项目设计与评审的程序。

  第十五条(从业单位管理)

  市公路处和区(县)公路署应当选择有从业资质和符合条件的单位从事养护工程。

  市建设交通委应完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规则和管理办法,建立设计、养护作业、监理等单位诚信档案,实施定期考核,诚信情况作为投标承接养护工程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养护工程招投标)

  公路的养护工程应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养护作业单位,实行合同管理。

  抢修工程、经市建设交通委和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紧急专项整治工程项目可直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符合条件的养护作业单位。

  乡道和村道的养护工程,应根据本市农村公路有关管理规定落实养护作业单位。

  第十七条(设施检查)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加强公路设施检查,及时掌握公路技术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公路桥梁技术状况检查按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当要求养护作业单位安排专人负责设施检查工作,国道、省道、县道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乡道、村道每周检查不少于两次。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当分别对市管公路、区(县)公路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每季度至少全路段、全断面检查一遍。

  市公路处应加强公路路况的行业监管,定期对全市公路设施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在灾害气候来临或其他突发事件影响公路交通正常运行时,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结合应急预案,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特殊检查工作,及时处置各种异常情况。

  检查人员应做好设施检查记录,记录表应填写认真,清晰,完整。

  第十八条(养护时效)

  发现危及行车、行人安全的公路损坏,应立即采取应急维护措施,并尽快实施维修;其中路面坑槽(洞)等损坏,应在24小时内实施维修。

  第十九条(安保工程)

  对于高路堤、交叉口、急弯、穿越城镇、沿河傍水等重要或危险路段,应当加大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实施安全保障工程。

  第二十条(养护作业要求)

  养护工程应当安全作业,文明施工。

  养护作业时应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程、规范设立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夜间和雨、雾、雪等恶劣天气进行养护作业时,现场必须设置警示灯光信号。

  养护作业时必须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使用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在养护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养护作业警示专用车必须设置带有双向箭头带频闪的警示牌,并在作业时开启。

  养护作业应当避让交通高峰时段,并做好合理的交通组织安排,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养护作业应做好环境保护,严格按规定控制噪声、扬尘和泥浆,并做到材料堆放整齐,工完料清。

  第二十一条(日常养护和保洁)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当保持公路实际用地范围内公路设施的整洁和美观。

  公路的清扫保洁应根据公路不同等级和实际路况确定频率,实行定员、定岗、定期作业制度;城镇路段的路面应定期洒水冲洗;国、省、县道二级及以上公路的路面应以机械清扫为主,对清扫机械无法扫及的死角,应进行人工辅助清扫。垃圾应当倾倒在规定地点,清运等有关费用应纳入养护经费范围。

  公路的防撞护栏、隔离墩、人行护栏、公路标志等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

  公路的排水设施应当定期清理和疏通,保持排水畅通。

  第二十二条(绿化养护管理)

  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不得任意采伐、迁移。确实需要迁移和更新采伐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由市公路处或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报市建设交通委审批。

  对公路绿化有害生物要加强预警和监测工作,优先选用物理和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第二十三条(小修工程实施)

  小修工程应按国家和本市的有关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

  已建成的GBM工程、文明样板路、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路段,经复核未达到创建或实施标准时,应采取小修工程进行整改并使之达标;小修工程不能达标时,可采取中修或大修等工程性措施进行整改直至达标。

  根据公路路况检测、分析和评价,及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国省干线公路每年的预防性养护经费比例不少于小修保养经费的8%,县公路每年的预防性养护经费比例不少于小修保养经费的5%。

  第二十四条(大中修工程实施)

  大修工程实施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到相关公路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中修和大修工程应按国家和本市有关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第二十五条(质量管理)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和本市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标准。

  公路养护工程实行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市公路处负责本市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具体负责市管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区(县)公路署具体负责区(县)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

  市公路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本市公路养护大修、改建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区(县)公路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区(县)公路养护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二十六条(大中修工程项目验收)

  中修和大修工程应按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和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中修工程以及乡道和村道大修工程的交、竣工验收可合并组织进行。

  第二十七条(应急处置)

  市公路处和区(县)公路署应当制定应对各类灾害气候、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且指导养护作业单位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人员、物资和设备等的准备工作,适时进行应急演练,采取预防措施,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类事件,保障公路设施的完好和安全畅通。

  第二十八条(路政管理)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在有条件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明确公路实际用地范围。

  中修和大修工程的施工方案,应送相关路政管理部门备案。其中,需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占用或者挖掘公路,以及在公路用地内架设、埋设管线的,应当事先办理相关路政许可手续。

  第二十九条(技术培训)

  市公路处和区(县)公路署应加强对各类技术人员的在岗技术培训,制订相应的技术培训计划,建立技术培训档案。

  第三十条(社会监督)

  市公路处应每年进行一次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满意度调查,广泛了解和听取社会公众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意见和需求,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养护检查和绩效考核)

  市建设交通委根据公路行业养护管理规划,每年下达公路养护管理各项目标,实施养护检查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根据年度养护管理的相应计划和各项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报市建设交通委和区(县)行政管理部门。

  市建设交通委根据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和需要,委托市公路处每年组织二次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对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公路养护经费分配的依据之一。

  第三十二条(设施接管)

  符合公路规划、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竣(交)工验收合格,市建设交通委核准后纳入公路设施量,由市公路处或区(县)公路署负责养护管理。

  因公路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临时移交公路设施养护责任的,建设单位应与市公路处或区(县)公路署签订建设期间相关公路设施临时养护协议,明确工程建设期间施工范围内公路设施临时养护的范围、时间、公路养护标准、养护费用以及养护职责等。

  第三十三条(资料管理)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署应配设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和固定的档案存放场所,各项技术资料应按有关规定整理、装订、存放,并按有关规定的期限保存。

  第三十四条(制订实施细则)

  市公路处、区(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公路养护管理实际情况,按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